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外交大手笔”将把埃及带向何方

“外交大手笔”将把埃及带向何方

来源: 南方日报


  近日,当埃及总统穆尔西令长期掌管军权的“大佬”坦塔维和参谋长阿南“退休”,并果断打击侵袭西奈半岛的武装分子时,一些政治分析人士惊呼,虽然这位文人总统上任尚不到两个月,但其治理国家的锋芒已现。

  在果断从容处理国内问题时,穆尔西马上要开展的外交活动亦是“出手不凡”。穆尔西将于8月28日至3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随后他将前往伊朗出席于8月30日举行的不结盟运动峰会。对于穆尔西来说,这两次出访均具有非凡的意义??访华之旅,将是穆尔西任职后第一次出访中东之外的国家;此后的伊朗之行,穆尔西则成为30多年来首位访问伊朗的埃及国家元首。此外,穆尔西还将于9月23日访问美国,这是其外交活动的另一“大动作”。

  由于埃及是中东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国内政局及外交路线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波及地区格局。因此,穆尔西的外交之旅尚未开启,舆论早已开始热议。本期南方时事圆桌特邀请了五位中东问题专家,从中东宗教、地缘博弈、经济合作等各因素入手,解读穆尔西领导下的埃及所发生的“变”与“不变”。

  中东政策

  尽量缓和与伊朗关系 倾向地区平衡

  南方日报:穆尔西将要出席在伊朗举行的不结盟运动峰会,无形中与以色列的关系疏远,这是否意味着,穆尔西正在调整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外交政策?

  王泰:从地区平衡角度而言,埃及很有可能重启和伊朗的外交关系。客观上来讲,重启埃伊关系会提升埃及在中东的影响力,同时,伊朗也会通过重新理顺与埃及关系,增大其在中东的影响力,这种结果对双方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李福泉:相比穆巴拉克时期,穆尔西的政权基础和政权体系有质的变化。穆尔西毕竟是民选的总统,他要反映普通老百姓的意愿,民众意愿由于宗教情感的作用,表现在国家的外交政策上,就是与伊朗走近、与以色列疏远。埃及与伊朗交好可以让埃及在中东进一步扩大影响,但可以预料,未来两国关系不会过于亲密。

  董漫远:现在埃及和伊朗有缓和关系的动向,但两国是一种战略警觉与防范的关系,目前的缓和状态不能根本扭转两国关系。这些年,中东地区的逊尼派地缘政治大国与什叶派地缘政治大国,以及有巨大影响的宗教大国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战略博弈。虽然穆尔西有温和的伊斯兰改革倾向,但埃及毕竟是世俗政治国家。这一世俗政权同伊朗的革命输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政权仍有深刻的宗教和地缘政治矛盾。在这一背景下,埃及同伊朗改善关系的幅度有限,目前穆尔西对伊朗示好仍属于姿态性的。

  金宜久:穆尔西上台后,他作为穆斯林兄弟会的政治代表,首先要和埃及广大的穆斯林群众站在一起,要保持政权的稳固,也必然要依靠选民。那时,埃及会和以色列保持一种不冷不热的关系,不会像此前般亲密。

  王锁劳:埃及与伊朗关系的调整早就开始了,在穆尔西当选后,伊朗外长萨利希就访问了埃及。因此,穆尔西访问伊朗的行动不能单方面解读为埃伊关系出现实质性变化。原因有三,第一,穆尔西去伊朗,是在访问中国之后的顺访;第二,穆尔西是出席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而埃及在历史上就一直是不结盟运动的三大发起国之一。还有,埃及应当是上届不结盟运动的主席国,而伊朗是这届不结盟运动的主席国,从道义上讲,埃及应该出席。当然,穆尔西的行动也可以解读为他希望与伊朗恢复正常的外交关系。此外,从埃及与以色列关系讲,埃及在西奈半岛的军事行动不是反映两国关系出现本质变化的“晴雨表”,两国关系的走向应当从其他方面解答。比如穆尔西上台以后,以前两个国家签订的天然气合同是否要做出修改,以及1978年两国签署的戴维营协议的命运。


  对美政策

  主张回归独立外交 仍重视埃美关系

  南方日报:穆尔西要在9月底访美,据您观察,穆尔西时代的对美政策将持哪种思路?

  王锁劳:穆尔西作为此前穆巴拉克时代被打压的对象,他上台后,必然会在内政外交上做出不同于前政权的调整和改革。穆尔西调整的核心是:让埃及回归到一个独立国家的属性。埃及做出所有的外交决策,首先是基于埃及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而不是为了迎合美国的战略方向。穆巴拉克时期对美国干涉埃及内政也非常反感,他一直想保持独立性,但由于其与美国关系太密切,不由自主地在一些政策上会反映美国的意志。穆尔西不应该有这种历史包袱,他会更加强调外交的独立性。但他也会遇到一个难题,即如何继续维持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由于美国每年向埃及提供至少20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大约14亿是军事援助,6个亿是经济和其他方面的援助。对埃及这样经济比较困难的国家,穆尔西不会轻易放弃这些援助,如果与美国的关系出现问题,特别是军事关系不顺利,这也会招致军方的不满。

  董漫远:穆尔西的外交政策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他仍然重视埃美关系,埃美目前的战略伙伴关系依然存在。即便在对待伊朗问题上,穆尔西仍顾及到埃美战略同盟关系,改善同伊朗的关系很有限。

  李福泉:埃及外交政策核心是实行独立的国家外交。不过,在稳固政权和发展经济方面,离开美国根本无法进行。穆尔西及穆斯林兄弟会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基本现实。但埃及肯定不会像穆巴拉克时期一样,与美国保持过于亲密的关系。

  王泰:埃及外交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地区关怀,即更关心周边安全利益;第二是独立自主,即今后不会完全听命于美国;第三是强烈的穆尔西或穆斯林兄弟会特征。穆巴拉克时代和美国的亲密关系已经一去不复返,埃及在外交上会更加平衡。

  金宜久:毕竟埃及国内有很大一部分人受过西方教育,此外军界人员也持亲美态度,因此,穆尔西不可能摆脱美国的影响。由于需要美国的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未来穆尔西更倾向于和美国保持一种不完全亲密,也不疏远的关系。


  中埃关系

  首次访华受关注 经济合作成重头戏

  南方日报:穆尔西即将要访华,为什么他会选择中国作为出访的重要国家?在穆尔西时代,中埃关系的走向如何?

  王泰:传统的中埃关系一直非常好,包括穆巴拉克时期。现在中国影响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政治和经济影响力,这也是穆尔西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反过来讲,穆尔西访华,对中国也是利好消息。中国在与阿盟、中阿论坛、中非论坛埃等组织发展关系时,埃及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桥梁。可以肯定的是,中埃关系会沿着穆巴拉克时期的路线继续上升,在人文方面和政治高层交往方面,双方会继续向前发展。

  董漫远:穆尔西即将访华,下月将访美,说明他现在在大国间搞平衡外交,要把埃及的生存与发展利益放在首位。这也说明穆尔西的首要目标是,在内政上实现经济恢复,这样才能满足民众的诉求。

  王锁劳:首先,埃及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中东和非洲国家,而且也是第一个宣布与中国建立战略关系的中东国家。此外,穆尔西把出访中国当做一个重要的外事访问来看待,也反映了中东地区对中国的看法。目前中东地区普遍感到中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第三,穆尔西访华有实际考虑,很大程度是寻求与中国进行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包括寻求中国的投资、贷款、吸引中国游客。此外,对中国来讲,穆尔西的来访意义也非同小可。一个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国家的新上任领导人仍然把中国视为如此重要的国家,愿意与中国保持非常密切合作关系,对中国来讲,是非常有利的信号。

  地区影响

  尚在摸索路线 地区格局影响有限

  南方日报:穆尔西上台后在内政和外交上,都表现出麻利、果断的风格。据您观察,穆尔西治国和外交路线是否明晰?这些新变化能对中东地区格局造成重要影响吗?

  董漫远:从目前看,穆尔西重视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在外交上比较活跃,最近他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展现出积极进取的姿态,让外交为经济服务的动机比较明显。随着埃及政局的恢复,埃及重新成为阿拉伯世界政治大国的机遇也将到来。

  王锁劳:穆尔西就任时间较短,现在就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并且对埃及有利的内外政策为时尚早。我们的关注重点应是:中东发生的改变,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是朝着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战略方向变,还是朝着本地区国家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变,这依然需要观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穆尔西当前的内外政策,会对其他发生变革国家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李福泉:埃及现在的政策调整不明显。不过,埃及不再是混乱时期难以发出独立外交声音的国家。穆尔西上台后,一旦政权稳定,埃及就要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

  王泰:有人说,“穆尔西在6个星期内颠覆了60年的格局”。穆尔西执政还不足两月,总体来讲在外交上还没有形成完全清晰明确的路线图,对以色列、伊朗、沙特阿拉伯,包括美国的外交关系都还不十分明朗,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综合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讲,埃及一直作为阿拉伯世界和中东的大国存在,未来穆尔西肯定会在中东寻求更大的影响力,不过外交上可能会更为平衡。

  金宜久:会对中东格局产生一定冲击,但影响不会很大。在阿盟成员国中,起指导和决定作用的不是埃及,而是沙特和卡塔尔,特别是财大气粗的沙特。埃及经济实力尚弱,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其外交政策调整对中东的格局会有一些影响,但是不会太大。(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魏香镜 实习生 史晓露)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