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中哈产能合作带来发展新契机

中哈产能合作带来发展新契机

2016-10-29 07:20 来源: 人民日报 【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在阿克斗卡铜矿选厂项目现场,中哈工人在一起工作。人民日报记者 谢亚宏 摄
哈萨克斯坦东部的阿克斗卡地处新亚欧大陆桥的枢纽,每年数以万计的列车从这里呼啸而过。如今,这个“火车拉来”的小镇因“地下宝藏”重新焕发生机:距城30千米的草原深处,埋藏着储量达18.5亿吨的世界级铜矿。在中国的帮助下,一座铜矿选厂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地下宝藏即将掀开面纱。
一座铜矿将带来一座新城
2014年底,哈方业主经过慎重选择,与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色股份)签订价值5.3亿美元的铜矿选厂建设合同。在中方克服了工期紧张、环境艰苦、设备通关复杂等一系列难题后,目前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工厂将于2017年3月正式投产。
走进初具规模的项目现场,绵延3000米的矿石传送带、高耸的厂房和矿石堆出现在记者眼前。据阿克斗卡铜矿综合部经理魏玉光介绍,项目组已浇筑11.3万立方米混凝土,吊装1.7万吨钢结构,敷设地上电缆51.2万米,如此庞大的工程量在中企海外同类项目中首屈一指。哈方在工程监理中全部实行西方标准,这对中国企业也是全新的考验。经过短期的适应,中方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实现了“欧洲标准,中国速度”的目标。
不到30岁的柯西莫夫是一名测量员,就住在项目附近的小城里。他告诉本报记者,在这里工作一年多了,对薪资待遇等都满意。工作之余经常与中国同事交流,还学习了不少中文。
柯西莫夫十分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工厂建成后,矿石年处理量可达3000万吨,能产出50万吨铜精矿,带来2000个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随着铜矿的落成,这里将‘生长’出一座新城,新产业、新技术将给我们带来新机会。”
铜矿的落成对中国而言同样意义重大。阿克斗卡铜矿项目部项目经理陈正海对本报记者表示:“阿克斗卡铜矿品位高,距离中国边境仅数百千米,在品质、运输和经济成本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未来中国铜冶炼行业将拥有物美价廉、清洁的进口源。可以说,这座铜矿是中哈两国互利合作的绝佳证明。”
中国技术改善工业重镇环境
巴甫洛达尔是哈萨克斯坦北部的传统工业重镇,拥有一座规模位列全国前三的石化厂。为提高油品质量,同时保护环境,巴甫洛达尔石化厂正在进行现代化改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设备”与“中国技术”成了升级换代的代名词。
一台臂长达92米的中国产650吨履带起重机,显示出中色股份承建的硫化装置项目在巴甫洛达尔石化厂的地位。该项目是石化厂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哈企业2016年7月签订价值1.7亿美元的工程总承包合同,计划于2017年底完工。
项目总经理张建斌对本报记者说,在项目使用的全部250多台设备中,超过95%是“中国制造”,项目的大部分工艺流程都采用中方方案,具有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故障率低等诸多优点,其中造粒机等设备的质量效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该项目中要更新的硫化装置分为四部分,可将石油炼化过程中经催化、加氢、焦化等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进行分离处理,处理后工厂的各项排放物指标将达到发达国家排放标准。”项目副经理张成武告诉本报记者。此外,该装置还能将分离出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转化成硫黄,年产量达6万吨,创造额外经济效益。
中方的工作得到了哈方业主的高度评价。巴甫洛达尔石化厂项目监理、首席工程师尼达什科夫斯基对记者表示:“这是我们与中方合作的第三个项目,足见我们之间合作的顺畅。中国同行们的工作速度和质量都值得称道,带来的设备也经受住了考验。多亏了他们,我们周围的环境更加清洁。”尼达什科夫斯基向记者透露,在接下来的工厂改造中,哈方仍会优先考虑中国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汉晖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哈两国全面深化合作,产能与投资合作早期收获项目清单中已包含51个项目,总投资额268亿美元。在两国领导人的全面推动下,“一带一路”和产能合作为中哈关系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中方愿同哈方携手努力,共同开创中哈友好合作的美好未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