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在1812年得到了他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日后的菲特烈二世。菲特烈-威廉的前两个儿子都因为疾病而早早夭折,所以这个儿子就是他唯一的继承人,对他而言无疑是上帝的恩赐。就本质而言,菲特烈-威廉是一个极为爆裂的军人,但是他却也能认识到教育对自己儿子的重要性,不过另一方面他却很严格限定了菲特烈二世的教育范围,只要求教授给他关于军事和政治方面的知识。按菲特烈自己日后的话来说简直是“斯巴达式教育”。
到了菲特烈18岁那一年,他的老父亲命令他迎娶布恩斯韦克的公主伊丽莎白(Elizabeth of Brunswick-Bevern)为妻,当然这是一门政治上的联姻行为,然而这招致当时满脑子法国启蒙主义和自由思想菲特烈的强烈反对。此时他实际上已有了意中人,就是他远在英格兰的表妹,过去他们曾见过几次面日后又是彼此传书,也算得是情投意合。最后,菲特烈则是上演一幕“王位诚可贵,爱情将更高”的逃往故事,他决定悄悄溜出柏林潜逃出普鲁士到英国和自己的表妹有情人终成眷属。菲特烈如此计划,也真的将其付诸实施。但是在即将越出边境的时候遭到了近卫军的逮捕,被押解回了柏林。这一回,老国王怒不可遏,连菲特烈母亲也帮不了他了。协助菲特烈出逃的好友几乎全部被菲特烈-威廉处决,而菲特烈本人则被投入大牢成了阶下囚,被关押了整整18个月。不过毕竟是亲生儿子,老国王最后也实在于心不忍继续,而菲特烈也向父亲道歉,双方妥协和解。菲特烈答应娶伊丽莎白为妻,而老国王也表示不再干涉他自己的爱好。1833年,菲特烈正式迎娶了伊丽莎白为妻。不过,菲特烈始终没有碰过这个王后,在他登基后几乎都是把她留在柏林,自己一个待在无忧宫(Sans Souci),并告诫其“没有事,少来打搅。”不过,菲特烈倒也没有另外去寻花惹草,之后没有和任何女人发生过关系。以至于他的姐姐威廉敏娜每次到无忧宫,都说“这里简直就是修道院,而你自己就是修道院院长。”而菲特烈则每次都是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