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解密老皇帝禅位后的家庭生活 [打印本页]

作者: fox666    时间: 2007-9-5 02:58     标题: 解密老皇帝禅位后的家庭生活

       现在的人要说起某某是“太上皇”,那这个人肯定是一个权势大得不得了的人物。为什么呢?“太上皇”嘛,不是皇上他爹吗?那权力还不比皇上还大!其实,这只是现在人的观念。在古代,“太上皇”一定会比皇上权势大吗?那可未必。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产生21位正牌太上皇,其中唐代出现有四位,一个是打天下的唐高祖李渊,一个是鼎盛时代的唐玄宗李隆基,另外二人,是玄宗的父亲唐睿宗和病夫唐顺宗。

      关于高祖和玄宗禅让皇位后的家庭生活历史上相关记载有很多,但睿宗和顺宗的记载就比较少了.我们就来讲讲高祖和玄宗当上太上皇后的家庭生活故事吧.


      唐高祖的让位,曾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群雄逐鹿。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打出的却是“志在尊隋”的旗号,其政治策略为: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尊炀帝为太上皇。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李渊攻下长安,即迎十三岁的杨侑即皇帝位,改元义宁元年,遥尊在江都的炀帝为太上皇。李渊自己则谦逊地称唐王。这一出政治活剧,纯粹是李渊一手导演的,隋炀帝远在江南,自知末日来临,在醉生中等着别人砍脑袋,皇冠上头又摞了一顶“太上皇冠”,他也浑然不知。第二年三月,炀帝为部下所杀,消息传来,李渊还假惺惺地哭了一场,而后逼杨侑禅位,他自己做了皇帝。

  李渊扫灭群雄,建立唐朝,统一全国,次子李世民功劳最大。李世民功高震主,父子之间亦难免猜忌,而李世民与其兄太子建成、弟元吉的权力之争日趋尖锐,势同水火,激烈争夺未来的皇位,太子阴谋发动政变以夺权,未遂而流产。唐高祖对儿子们的争竞不能解决,但还是希望他们和好,武德九年(626)六月的一天,同宰相裴寂、萧等泛舟大内海池,召儿子们来处决家务,哪知儿子未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击杀太子、齐王及其属人,派尉迟敬德率兵进宫,报告了消息。唐高祖听了,大吃一惊,只能说:想不到今天发生这样的流血事件!尉迟敬德不顾老皇帝的悲伤心情,立逼他发出手谕,命令东宫属人停止抵抗,唐高祖也只好顺从,这时的处境与阶下之囚差不多。

  一会儿,李世民到来,跪在父亲跟前吮吸他的乳头,以示不忘抚养之恩和父子关系,唐高祖这才定下心来,宣布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皇太子行使皇帝的权力,皇帝倒成了无事闲人。八月,李世民正式称皇帝,尊乃父为太上皇。唐高祖从寝宫移出,居于太安宫。

  玄武门位置图这种被迫退位的太上皇生活自然无聊,不过他能自行其乐。唐太宗有时也给他脸面,使他安生。贞观初年对突厥战争胜利,国势蒸蒸日上,八年(684),太上皇宴请西突厥使者,对与宴的太宗妻舅长孙无忌说:如今蛮夷归附,是古来未有的盛事。无忌凑趣,立即向太上皇敬酒,并呼千万岁,太上皇因而高兴,认为有这个局面是唐太宗造成的,让他喝酒,太宗遂举杯祝乃父万寿,又流着泪说:百姓安宁,四夷宾服,都是遵照您老人家的旨意办理的,不是我们智能的结果。说着给乃翁布菜,长孙皇后也表示孝顺,跟着送食品,夫妻二人又给太上皇送衣服,于是呈现出平民之家家人间的欢乐情景。同年,太上皇参加阅兵仪式,慰劳将士,在未央宫设宴,招待三品以上官员。席间,太上皇命令突厥可汗颉利跳舞,南越酋长冯智戴诵诗,他在位时曾向突厥可汗称臣,眼下对方臣服在脚下,高兴异常,因而笑着说:“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唐太宗马上向他敬酒祝寿,重述了上一次宴会上的话,称赞乃翁功德,宣称自家不过听老子的指挥罢了。太上皇高兴至极,群臣向两个皇帝欢呼,一直闹到深夜方散。唐高祖退位时已61岁,失去打天下时的锐气,日后生活只好听从唐太宗安排,不过儿子待他还不错,使他活到古稀之年。

  同样的悲剧也落到了玄宗身上,而且作为太上皇的玄宗生活之凄凉要比唐高祖为甚。玄宗皇帝位子坐了四十三年。前期,他励精图治,将唐王朝带进“开元盛世”;后期,他耽于声色,任用权奸,政治腐败,终致“天宝之乱”。安史乱起,叛军攻陷洛阳、长安,天宝十五年(755),做了45年天子的玄宗出逃四川。皇太子带领一部分人马去灵武,七月称皇帝,为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玄宗只好接受这个现实,宣布“军国大事先取皇帝处分,后奏朕知”,且因肃宗用“至德”年号,认为是孝的表现,表示自己没有忧虑。肃宗为乃翁上尊号“太上至道圣皇帝”,不时到兴庆宫看望太上皇,太上皇也去大明宫看儿子,有时父子在道路上相遇。肃宗又让太上皇同母妹持盈公主、原陪同太上皇入蜀的将军陈玄礼、宦官高力士侍候太上皇,又令梨园子弟为太上皇演奏,这时父子关系融洽,太上皇生活安逸。但是好景不长。在肃宗朝当权的太监李辅国因系暴贵,为高力士等看不起,因而蓄谋报复,以打击太上皇为目标,清除高力士。太上皇经常在兴庆宫临街的长庆楼饮酒,为过路行人看见,向他拜舞。上元元年(760)七月,剑南节度使奏事官路过楼下,拜谒太上皇,太上皇因命持盈公主等招待他,同时给了较多的赏赐,这大约是他因逃难蜀中,对那方人士有感情的缘故。李辅国认为这是诬陷他的好机会,于是向肃宗报告说:太上皇居于临街之处,交通外人,陈玄礼、高力士要谋害陛下,朝中功臣和六军将士惶惶不安,不如迁移太上皇居处,使他不能活动。肃宗害怕老子复辟,同意把乃父迁到西内。当太上皇行至睿武门,有李辅国指挥的射生官500人挡道,可能会有不利于太上皇的举动,这时有政治斗争经验的高力士大声说:太上皇是50年太平天子,李辅国想要干什么?镇住了李辅国。接着又大声说:将士们何在,太上皇问你们好。太上皇究竟是多年的老主人,有些威望,将士们听说,都放下刀,向太上皇礼拜,呼万岁,太上皇才得以进入西内甘露殿。肃宗又采取拆散太上皇身边人的办法,让持盈公主进玉真观,高力士流放黔中道,改让太上皇女儿万安公主、咸宜公主侍候太上皇。


  至此,太上皇抑郁不乐,宝应元年(762)四月逝世。太上皇迁入西内后,肃宗不再去看望乃父。有一个端午节他召见道士李唐,李唐到时他恰巧抱着小女儿玩,因而对李唐说:我想念她,就召她来了,不要奇怪。李唐说:当此佳节,太上皇一定想念皇帝。肃宗听到这里,不觉流下泪来。但是他的张皇后是与李辅国共谋迁移太上皇的,张后在灵武即位事件中有大贡献,肃宗惧怕她,因此不敢去看他的父亲。乃至太上皇死,他听到噩耗,既悲哀,又害怕,本来就有病,不几天就追随他的父亲于地下了。持盈公主也在当年亡故。李辅国杀掉张皇后,新继位的代宗又诛杀李辅国。这一年是皇家的多事之秋,太上皇迁居西内即是这些变乱的兆头。 唐玄宗、肃宗父子的家庭生活告诉人们,要处理好家内人际关系,一定要防止小人挑拨离间。

 综上,唐高祖、玄宗当太上皇,是在他们丧失乾坤独断的权力之后,光辉的时代过去了,剩下的岁月不仅是政治生命的完结,连生活上也没有多大自主权,更不必说乐趣了。有的能自我消遣,儿子、媳妇通融尚可得到,如高祖;而玄宗连这种境遇也没有。





欢迎光临 智囊论坛 (http://www.topo100.com/bbs/upload/)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