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杀人无形:揭秘毒药

杀人无形:揭秘毒药

      从古至今,有关毒药的故事不胜枚举,有时候人们用毒药是出于邪恶的动机,有时候则是为了以毒攻毒地治愈疾病。毒药伴随人类度过漫长历史,今天,它们常常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16世纪的帕拉塞尔苏斯认为:“所有物质都有毒性,没有什么东西是无毒的,毒药或良药之区别在于剂量的控制。”

  矛盾的毒药法则

  多一分则致人死命,少剂量则成为治病良药。

  有害的东西只要一点就足以酿成大祸。1996年8月14日,专门研制毒理学的美国达特毛思学院化学教授凯伦?维特汉不慎将极微量的二甲汞滴在左手上。维特汉是位精力充沛的学者,十分了解有毒物质一旦穿透细胞膜将可能致癌。但她并没有想那么多,所以没有马上采取措施,因为她做实验时戴着乳胶手套。然而她所料想不到的是这还是要了她的命。

  二甲汞的挥发性极高,能穿透乳胶手套。五个月后,维特汉开始走路踉跄,而且口齿不清。在入院三周后,她陷入昏迷。

  “我去探望她,才发现她昏迷的情况完全出乎我意料。”当时跟着维特汉博士研究的现任化学教授戴安?斯特恩斯回忆道,“她不断抽搐,她先生发现她流下眼泪。我问医生她是否很痛苦,但他们说她的大脑甚至已经不知道痛了。”

  维特汉在五个月之后过世,享年48岁,留下先生和两个孩子。汞吞噬了她的脑细胞,“就像白蚁一样慢慢侵蚀”。为什么一位杰出、谨慎、世界一流的毒理学家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呢?


  “只有驯狮人才会丧生于狮口。”维特汉的博士后肯特说。

  毒药是无声无息的杀手,微量就可以见效,经常不露痕迹。掺入砒霜的葡萄酒暗藏杀机和阴谋:白雪公主的毒苹果、不怕死的弄蛇人、大快朵颐河豚肉的日本老饕,则处处可见致命的吸引力。若世间少了毒药,那么漫画和戏剧中的大英雄和大坏蛋都会大为失色。辐射突变的蜘蛛叮咬,造就了蜘蛛人;忍者龟的出现则是因为四个宠物龟落入下水道,进而被毒物污染;哈姆雷特被涂了毒药的剑刺杀;希区柯克的惊悚片《美人计》里,克劳德?雷恩斯阴险的母亲,老是偷偷把毒药滴入英格丽?褒曼的饮料中。


  你可以说毒理学家研究的是致命毒药,但毒理学也是关于生命的学问。“能致人死命,也能治病。”这是16世纪德国跟瑞士的一位医师兼炼金术士帕拉塞尔苏斯的名言。剂量不对就是毒药。毒理学和药理学原本相互交缠、不可分割,好比一个拥有双重人格的两面人。一根手杖上盘绕着一条毒蛇,正是希腊的药王阿斯科勒皮沃斯的象征。

  比方砷(砒霜的主要成分),它既是国王的毒药,也是毒药之王。砷会在细胞通过某些途径和蛋白质结合,严重破坏分子。若长期少量服用,会导致虚弱、 神经错乱,甚至瘫痪。一次服用0.2克,急性砷中毒的典型症状就会接踵而至:恶心、呕吐、腹泻、低血压,最后死亡。

  因为砷无色无味无臭,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擅长高明谋杀的博尔基亚家族拿它做首选毒药;17世纪的罗马女企业家罗尼玛也对砷青睐有加,还开办学校教授,专门教年轻的太太如何解决老公,好摇身一变成为富有的遗孀。砷在法文里还有“继位粉”的别称,曾经帮过不少野心勃勃的王子登上国王宝座。只要让奶妈吃下少量的砷,就足以通过哺乳毒死还在襁褓中的竞争者。

  有死也有生;公元前5世纪,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用砷来治疗溃疡伤势。砷也是福乐氏溶液的成分之一,这种溶液于1786年问世,其后的150年被用来治疗哮喘和癌症等疑难杂症。1910年,一种砷化合物证明可以有效治愈梅毒(后来被青霉素取代)。砷的衍化物至今还被用来治疗非洲睡病。1890年,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宣称:砷是治疗白血病的最有效的药物。实际上,如今砷仍被医学界当做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化疗制剂使用。

  砷兼具了毒药和良药的特性。


  毒其实无处不在。不只是像砷这样的毒药过量才会出问题,几乎所有的药物过量都会。过量的维生素A可以导致维生素A过多症,会损害肝脏。太多的维生素D则会影响肾功能。摄取太多的水会导致低钠血症,使血液的盐含量被稀释,迫使大脑、心脏和肌肉功能停顿。

  连气体也有它有害的一面。“氧气是终极的毒药。”毒理学家麦克表示。氧气结合食物产生能量,但身体同时也产生氧自由基(即带有一个多余电子的原子),会破坏生物分子、DNA、蛋白质和脂质。“我们随时都在氧化中,”他说,“呼吸的生化代价就是老化。”也就是说,我们在生锈。

  仿佛日常生活中的毒还不够,自然界还生出各种千奇百怪的毒物。世界上有1200种有毒海洋生物、700种有毒鱼类、400种毒蛇、60种毒蜱、75种毒蝎以及200种毒蜘蛛,另有750种有毒物质存在于超过1000种植物之中;而某些鸟类的羽毛一旦接触或食入也会导致中毒。

  既然世界如此险象环生,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被毒死?那是因为人体天生就能抵御毒害。皮肤是第一道防线,由角蛋白质构成,能够防水、坚韧结构紧密,只有极微小且具有脂溶性分子才能通过。其次我们的感官能察觉有害物质。假如一旦突破了防线,还可以用呕吐来补救;最后一道防御线是肝脏,它会把脂溶性毒素转化成为水溶性的排泄物,然后经由肾脏排出体外。只有在毒素的剂量超过门槛时,才会导致中毒。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