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本・拉丹身后之“基地”真相

本・拉丹身后之“基地”真相

  恐怖主义“教父”本・拉丹5月2日在巴基斯坦的藏身地被美国特种部队击毙之后,整个世界奔走相告,额手称庆。但短暂的喜悦过后,美国政府紧接着就向全世界的美国公民发出旅行警告,称要小心可能会出现的针对美国人的报复性袭击。 “本・拉丹的死并不等于恐怖主义的终结,‘基地’组织在中东、也门、索马里及其他国家的自治组织中还有拉丹的众多接班人,所以恐怖主义仍然会继续下去,甚至有可能在短时期内变得更加猖狂,”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说。

  “后拉丹”时代的“基地”,将由谁接班、以何种方式运作,是否仍将藏身于巴基斯坦,会否对中国产生连带影响? “扎瓦赫里的实际影响力可能比拉丹更大”

  《外交政策》撰稿人杰希瑞・巴乔里亚、格雷格・布鲁诺:根据美国政府披露的文件,“基地”组织由一个最高委员会进行决策,“讨论和批准主要的活动,包括恐怖袭击”。直到死前,本・拉丹始终是最高领袖。埃及伊斯兰圣战组织头目艾曼・扎瓦赫里被认为是本・拉丹的头号副手和“基地”的理论顾问。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沈逸:过去10年,我们谈恐怖主义必谈拉丹。但事实上这是不正常的,因为“基地”还有很多分支机构,也会有自己的领导人。他们被拉丹的光环掩盖,并没有清晰地表现出自己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扎瓦赫里的实际影响力可能比拉丹更大。

  现在他有没有可能再度回到埃及?埃及在变革以后会出现社会动荡和权力真空,他回去的话很可能获得一次崛起的机会;而他一旦在埃及获得机会,要成为下一个拉丹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外交政策》撰稿人杰希瑞・巴乔里亚、格雷格・布鲁诺:因为“基地”组织已经高度分散化,所以很难精确估算其规模。估计成员有几百到几千名。根据美国国务院发布的2008年的恐怖主义报告,“基地”高级成员现聚居在巴基斯坦,网络分散于伊拉克、整个中东地区、东南亚、非洲、欧洲和中亚。他们将继续策划针对美国和西方利益的袭击。 拉丹之死“只是里程碑,不是转折点”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奥萨马・本・拉丹被击毙是全球反恐斗争的重大胜利。但它只是里程碑,不是转折点,反恐战争仍将持续下去,目前还看不到可以预见的终结点。这一次胜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本・拉丹本身具有的标志性意义。他代表着可以成功与美国和西方抗衡的一种能力。现在,这个标志没有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对美国特种部队能力的证明。它在向恐怖主义分子传达着一种信息,那就是他们其实和他们试图去伤害的普通人一样脆弱。但是任何庆祝应当被两种现实冲缓。但无论怎样欢欣鼓舞,我们都不能忘记两个事实。第一,本・拉丹的死并不等于恐怖主义的终结。“基地”组织在中东、也门、索马里及其他国家的自治组织中还有拉丹的众多接班人。所以恐怖主义仍然会继续下去,甚至有可能在短时期内变得更加猖狂,必定会有一些人想要证明,拉丹死后仍然有人能够与西方抗争。第二个我们需要保持谨慎的原因是,世界上一批最危险的恐怖主义分子的藏身地巴基斯坦,仍然不是反恐斗争全力以赴的盟友。巴国政府里有一部分人因为同情恐怖主义而不愿意采取反对行动,另一部分人则根本缺乏这种能力。这个现实不太可能改变。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马克思・布特:无论“基地”组织未来命运如何,都不会对其他伊斯兰恐怖组织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这些组织包括,巴基斯坦的塔利班、阿富汗塔利班、虔诚军、哈卡尼网络等等。它们即使没有“基地”那样的全球性进攻野心,也至少和它一样充满仇恨与危险。目前特别需要一个全面的阿富汗镇压叛乱战略,以防止阿富汗落入本・拉丹的后人之手。 “东突”和“基地”联系应该还是比较弱的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沈逸:中国所面临的恐怖威胁,尤其是“东突”这一块,和“基地”组织的联系应该还是比较弱的。两者的主张其实是不一样的。“东突”的源头相对更独立一些,可以追溯到清朝阿古国建立“东突厥斯坦共和国”的时期遗留下来的主张。从历史联系上来说,一直到很晚的时候才有消息说“基地”帮助在阿富汗的恐怖分子营地里训练“东伊运”的人。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对中国来说,并没有太过直接的关联。“东突”和“基地”组织虽然都搞恐怖主义,但不能据此就认为所有的恐怖分子都是“基地”分子。“基地”的目标主要还是集中在美国方面。(本文部分采访内容来自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专家圆桌会)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