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囊风云榜
发新话题
打印

古代埃及军事概述

古代埃及军事概述

1. 前王朝与早王朝时期??埃及文明的开始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其基本区域是沿尼罗河两岸的一个狭长地带,地理范围大约和今日的埃及国家相当。从希腊时代起,西方人就知道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人更视尼罗河为母亲河,尼罗河对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自建立古文明后,就分成上埃及(南部)、下埃及(北部)两部分,以孟斐斯古城(今开罗附近)为界。

古埃及文明是建立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的,象形文字的发明与湮灭,标志着古埃及文明的开始与结束。古埃及文明绵延三千余年,与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相比,埃及较少受外敌入侵和民族变动之苦,古埃及居民自始至终属于一个民族,按其语言系统所属,称之为哈姆人。后来西亚的塞姆人曾经一批批进入埃及,与哈姆人逐渐融合,但其时已近埃及文明末期。

尼罗河流域,由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早在公元前4000 年后半期,埃及人在阿姆拉文化时期已处在军事民主制时代,紧靠于文明门槛的边缘了,出现了较大的城镇。紧接着,很快在格尔塞文化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小国,希腊人称之为“诺姆”,中译为“州”,在下埃及尤其以涅伽达和希拉康波里为代表。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志和徽章,都崇拜自己城邦的保护神。

这些诺姆国家形成之后,便开始它们的争霸和统一战争。涅伽达和希拉康波里首当其冲,很快便布下了战火的烟云。开始涅伽达曾一度占领希拉康波里,但后来涅伽达失去了独立,成了希拉康波里的附庸。

后来,各小邦纷纷结成联盟,参与争战。联盟各邦都保有相对的独立性,在交战中各邦都打着自己的旗帜,旗上的图像如狮子、鹰、朱鹭等就是各邦的标志。“战场调色板”就曾描绘狮州联合鹰州和鹭州结盟对三角洲各邦作战,俘获了许多居民。

在争霸过程中,南方的希拉康波里很快崛起,不但击败了主要对手涅伽达,称霸南方,而且北进三角洲,想控制北部。在蝎王统治时期,希拉康波里已成为南部各邦联盟的首领。蝎王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残酷镇压了国内反叛民众,然后率领自己的盟邦对外征伐,为他的继承者纳尔迈统治埃及奠定了基础。

纳尔迈,就是美尼斯。在蝎王之后,纳尔迈的军事行动更加频繁。考古学家曾经在希拉康波里发现了著名的“纳尔迈调色板”。调色板正面,纳尔迈头戴白冠,右手高举权标,左手抓起跪在地上的敌人的头发。在国王的脚下,还有两名敌人正在狼狈逃窜。调色板的反面,纳尔迈头戴红冠,和他的随从一起巡视战场。他们的前面,横躺着十具被斩首的敌人的尸体。反面最下部分,象征着国王的公牛攻破了设防的城市,正在践踏着企图逃窜的敌人。

调色板最引人注意的是,正面的纳尔迈戴的王冠是代表上埃及的白冠,反面戴的王冠,则是代表下埃及的红冠,红白两冠戴于一身,这在日后的埃及历史上一直都是表示全国统一的标志,而且有时两冠合一,被称为红白王冠。调色板被认为是纳尔迈统一上下埃及的实证。

纳尔迈统一全国后,埃及进入早王朝期时期。其继任者,意为“斗士”的阿哈,其名字本身就带有穷兵黩武的性质。阿哈第一次把埃及的边界由纳尔迈时代的赛勒赛拉扩大到厄利芬提纳,从而奠定了后来埃及南部边界的基础。

第一王朝(公元前3100?前2890 年)的统一只是暂时的,以后分裂和统一屡有反复。第二王朝(公元前2890?前2688 年)的第一王海特普赛海姆威,意为“两个权力在和平状态中”,可能表示又由分而合,恢复了国内和平和南北统一。直到最后一王哈谢海姆威时期,才声称对立的两大神??荷鲁斯和塞特终于和睦共处,采用了荷鲁斯和塞特的双重头衔,埃及南北才真正和完全统一。南北统一的埃及在集中王权领导下开始了建造金字塔的光辉纪元??古王国时期。

2.古王国时期的原始性军事

(1)古王国的对外远征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81 年)包括第三到第六王朝,埃及从此进入统一的中央专制王权统治时期。在此时期,埃及法老靠着他绝对的权力,按照埃及人重死后胜于生前的习俗,动用全国的人力和物力为自己修建陵墓??金字塔,故古王国时代又称金字塔时代。

法老,作为中央集权国家的君主,采用“君权神授”说,自称是太阳神拉神之子,集军、政、财、神诸权于一身。所有的埃及人都得绝对服从法老的“圣旨”,在法老面前,文武百官皆须顶礼敬拜,许多大臣以亲吻法老的靴鞋为荣,甚至被法老打一巴掌也是莫大的光彩,值得在墓志铭中大书特书。一切高官显吏(包括丞相)均由法老指定,地方长官州长完全听命于法老。实际上,古王国诸朝的丞相和其他掌握实权的大官,甚至重要州州长均由法老的王室成员担任,更使权力集中于法老一家之内,比中国的“家天下”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古王国时代以前,战争主要是内部各州之间争霸的战争。从古王国时代开始,埃及组织了许多次国外远征。第三王朝首任国王乔赛尔揭开了侵略努比亚的序幕。他派军占领了第一瀑布上游的大片土地,并把它献给厄利芬提纳的赫奴姆神庙。但由于努比亚人经常反抗,骚扰埃及边界,乔赛尔不得不在阿苏安和非列之间修筑了一道城墙,以保护埃及南部地区。在北方,乔赛尔亲自挂帅出征,率军出击居住于西奈的各部落。

大规模的对外远证是从第四王朝的第一代国王斯尼弗鲁开始的,出征方向仍是埃及南部的努比亚。据《帕罗姆石碑》记载,斯尼弗鲁曾蹂躏了努比亚的国土,带回 7000 俘虏和20 多万牲畜。他并在南部边界修建了一道叫“斯尼弗鲁之家”的城墙。他还远征北方,占领了西奈半岛的铜矿区。瓦地一玛格哈拉悬崖上有一幅浮雕就描绘了斯尼弗鲁用权标击打下跪的亚细亚人的情景。为了巩固东北边界,他在那儿也修筑了一道“斯尼弗鲁之家”的城墙。在东北三角洲的那些称为“大公墙”的防御工事可能也是他建造的。

斯尼弗鲁之后的诸王似乎把主要精力放在金字塔的修建上,到第五王朝诸王又恢复了前代的远征。他们认为自己不仅负有统治埃及人的使命,而且负有统治总称为 “九弓”的利比亚人、亚洲人和努比亚人的使命。在这个王朝的国王萨胡拉的祭殿里,不仅画有载来许多亚洲俘虏的船舶,而且还画有利比亚俘虏,以及从他们那里掠夺来的牧畜。

乌尼,这位第六王朝国王泰提?柏比一世和麦伦拉的的宠臣,曾在自己的传记中说:“国王从整个上、下埃及召集许多‘万人队”,以便惩罚那些越过沙漠的亚洲人。..国王派我统率这支军队..我带着这支军队..穿过‘真理之神荷鲁斯’地区的伊姆荷太普门.. “这支军队安全归来,它消灭了成千上万的沙漠人。这支军队安全归来,它带回无数的俘虏。 “国王极力地夸奖我。他五次派我率领这支军队去镇压那些越过沙漠地区的反叛者。”

可就在乌尼远征之后不久,整个埃及的政治和经济都经历了一个彻底崩溃的时期。

(2)古王国时期的军事情况

古王国时期的军队分陆军和海军。陆军中只有一个兵种,即步兵。步兵主要由埃及的农民组成;也有一定数量的居于埃及境内的外籍非奴隶的努比亚人,但他们不是雇佣兵,没有军饷。步兵可达数万人,但具体数字不清楚。

海军是古代埃及武装部队的一支重要力量。到第五王朝时,由于对外用兵频繁,埃及舰队分成两部分。“两大舰队”的出现既适应上、下埃及的划分,也适应埃及向地中海和红海扩张的需要。古王国的舰队数目不少,在斯尼弗鲁时期,埃及为寻找雪松树,就曾派出40 艘舰船编成的舰队。

发达的海军建立基于发达的造船业。当时尼罗河和沿海航运已普遍使用帆船。这些船只一般以双杆并列竖为帆桅,一船一桅,但也有双桅甚至三桅的大船。船桅前后以护桅索加固,船身亦以中央大索连接船尾,并用绞紧法使所有索具达到高度紧固。此外,船尾还有长桨作舵。作为造船技术尖端产品的则是王室祭礼用的大船。斯尼弗鲁所造的大船长达一百肘(52.3 米)。胡夫金字塔内有两木船各长32.5 米,全用黎巴嫩杉木制成,首尾高昂,船中建有舱房,接榫亦极完密。在航行时以数十名桨手划动。建造技术之精可以和金字塔相媲美。古王国时期还设立管理造船厂的长官,被称为“船舶建造者”,以及负责指挥搭乘战船运输步兵的长官,叫“战船队首长”。这说明古埃及在海军建设上已有了海军后备军官,可见其海军的发达。

古王国的兵器较原始,主要兵器是弓箭和战斧。弓用木料制成,外缠以皮条。箭头早期为石制,后来被金属代替。最古老的战斧也是石制的,后来出现楔形或弧形扁平状的铜斧。这时兵器还有一头嵌以石块的粗头木棍,在木棒上用皮条捆以锤头制成的圆锤,燧石制和铜制短剑以及装有石制尖头的矛。防护装备盾牌一般是木制,外覆以毛皮面。

为加强边疆和国内要地的防御,法老们修筑了许多堡垒和其它防御工事。堡垒通常建成椭圆形、圆形或长方形。比较完善的黑拉康波里斯城堡,环绕以内外两道围墙。堡垒入口结构复杂,在经过两道狭窄的走廊和小空场后才能进入内部。这个小空场位于两道走廊之间,可以在此组织抗击强行进入入口的敌人。在堡垒入口附近还有通到墙上的阶梯。古埃及人还建了许多长墙,如第四王朝法老斯尼弗鲁所建的“斯尼弗鲁之家”长墙。

值得注意的是埃及此时出现了管理武器、武器与船舶制造、军队补给和防御工事等事务的专门机构??“军械院”。其首领为“军械院院长”,有时与军队中的录事职务合并,是军事部门的要职。这是古代世界最早出现的中央一级军事后勤机构。

2. 中王国时期军事的发展

(1)中王国的远讨与希克索斯人入侵

第六王朝结束后,埃及历史进入第一中间期,从第七王朝到第十王朝一百多年间(约公元前2181?前2040 年),埃及始终处于分裂局面。在此期间,贫民和奴隶起义风起云涌、势不可挡。《伊浦味陈辞》哀叹说:“大地像陶轮一样翻转起来,强盗已变成财富的主人”, “国境变成沙漠,各州被抢劫一空”,“国都,它在顷刻之间遭毁”,“那本来没有财产的人,现在已变成财富的所有主了;那本是受人驱遣的人,现在却来驱遣他人了;那本来自己没有谷物的人,却已成为谷仓的所有主,国王的粮仓变成一切人的财产”。

在人民起义的打击下,古王国的中央集权专制体系土崩瓦裂,各州割据形成。后来各州又纷纷展开争霸,直至第11 王朝,南北才统一,进入中王国时期。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33?前1786 年),包括第11 和12 两个王朝。中王国是一个中兴时代,特别到第12 王朝,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是中王国的鼎盛时代。古王国的首都在北方的孟斐斯,而中王国的首都在南方的底比斯。

中王国强大以后,又恢复了对外扩张政策。在北方,中王国的国王虽多次远征西亚,却只限于阻止亚洲人的入侵,以及镇压西亚各族的反叛。中王国真正的扩张战争多集中在南方,对努比亚进行的。第12 王朝的开创者阿美涅姆黑特,曾率军征讨努比亚,在塞姆拉地区设立要塞。他的继任者谢努塞尔特一世曾经征服努比亚的玛伽依人。据说玛伽依人勇敢善战,作战时佩戴长弓利箭,头发里插着五颜六色的羽毛,发出粗犷的喊叫,以排山倒海之势急冲向敌人。后来谢努塞尔特三世又四次远征努比亚,把埃及南部边界扩展到第二瀑布以南的塞姆拉地区,并新设许多要塞,使埃及在此的统治最终巩固下来。

第12 王朝末期,法老政权又趋衰微,从第13 王朝开始,混乱割据局面再度出现,一直延续到第17 王朝,史称“第二中间期”(公元前1786 年?前1567 年)。在这一时代早期,亚洲的希克索斯人入侵并占领了埃及,还曾建立第15、16 王朝。

希克索斯人是个游牧部落,从西亚给埃及带来了战马和战车。在此以前,埃及只有牛、驴而无马,驴只用于驮运,拉车的情况也很少。在军事上,也只有轻装步兵。希克索斯人把马拉战车引入埃及,可谓是埃及军事技术史上的一大革命。埃及很快出现了马拉两轮战车,埃及也出现了战车兵,这大大增强了埃及军队的战斗力。

(2)中王国时期的军事发展

在兵制建设上,古埃及在中王国时期有一个从民兵到常备军的发展过程。最初,中王国的民兵队伍的招募,由“军队录事”负责。据第12 王朝的一个纪念碑文记载,“皇太子”作为“军队录事”在提尼斯州募兵,其比例是每100 名男性居民中招募1 人。被招募的士兵自带兵器,通常补充到州长管辖的地方部队中。每个州常达400?600 人,在军事作战时,州长率领这些地方军,加入法老军队,听其指挥。另外,中王国时期从努比亚招募雇佣兵,而且数量不少,在军队编制中另入雇佣兵系列。在中王国时期,国王建立了常随自己身边,保护自己的近卫队。长期服役的常备军就是从这种近卫队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随着常备军的扩大,以前战时临时招募的民兵逐渐被定期在各州招募的由新兵组成的专职军队所代替。新兵受州长和专门军官的领导,平时接受训练,逐渐变成定型化了的军团。国王常常从近卫军中选拔军官,组成忠于国王的常备军军官集团,逐渐形成一个职业军官阶层。他们中不少人出身贫寒,在国王的恩宠下成为新贵。但是我们对常备军的服役报酬还不清楚。

中王国的陆军仍然只有步兵,不过在步兵中已明显地分为矛手和弓箭手两种,均采用同一型号的兵器。海军更加强大,作战适应性增强,埃及人善于利用风向,让战船在水上运转自如,机动灵活地同敌舰作战。由于青铜冶炼的发明和金属加工技术的提高,埃及士兵的武器装备比古王国时期有很大发展。进攻性武器有战斧、矛、弓箭、圆锤、短剑、投石器、飞去而来器和木棍等。防护装备盾牌也有新的发展。

中王国的战斧形制多样。古老的扁平楔形斧斧身坚固,保留时间较长。而当时的扁平弧形斧,则是埃及所特有的。战斧有铜制的,而且出现了青铜斧。

中王国的长矛已不再是燧石矛头,而代之以青铜制矛头。金属矛头打制成空心管形式,便于把矛杆楔入其中。有的长矛的下端也包上金属尖头,以便把它插在地上。矛的长短尺寸不一,最常见的长矛长达2 米,适于近战。

还有短矛和作为投掷武器用的标枪。埃及人还有特长矛作为攻城武器,由两人抬着,破坏敌人堡垒的雉堞或塔楼,可能也用来刺戳城堡上的敌人。

弓是用圆木棍制成的,中间粗,两端逐渐变细并套以金属箍。弓通常长达140?180 厘米。有的弓还用特种树枝紧紧缠绕,这种加固的弓可使箭的射程更远。箭的射程一般在150?180 米之间。弓弦用涂蜡的亚麻绳或皮革制成。埃及人还在弦上穿上一些角制的环或皮制的套,以防发射后回来的弦擦打握弓的左手和下臂。

箭杆多用芦苇制成,也有采用轻木的。箭镞是用硬木、骨、石和铜制成的。箭镞的质量与杀伤力直接有关,青铜镞头的采用确实比石制箭镞先进许多。埃及人制成杀伤力巨大的上尖下宽箭镞,还在箭镞上设计有倒钩,使敌人中箭后难以拔出。箭杆尾部嵌以羽翅,以便箭杆能笔直飞行很远。

“飞去而来器”原是原始人的猎具,像一个曲棒,抛出后如击不中目标可以借助曲棒的回旋力飞回来。新王国时期还出现一种简单的投掷武器??投石器,用皮革或编制的纸莎草作成,用以投掷石器,在攻城时其作用尤其重大。

中王国时期埃及人仍没有发明盔甲,盾牌是唯一的防护武器。盾牌一般上部呈圆形或椭圆形,中下部呈长方形,高为身高的一半左右。由木框或整块木板外罩毛皮制成,周边钉以钉子。埃及人还有一种沉重的可掩护全身的圆盾。出征时需要由从者帮助携带。

中王国的法老们一方面注重对外征伐侵略,另一方面又大兴土木,修筑防御工事,加强国内重地和边疆要冲的防卫。国内要地的防御工事主要在首都底比斯和北方重镇孟斐斯一带。北方防御工事主要对付亚洲人的入侵,数量不多,而重要的防御工事集中在南方,主要在第一瀑布和第二瀑布南北一带。

在奥姆博斯以南,进入埃烈芳提那附近的第一瀑布地区,便是埃及的南部边境。从这里开始到南部第二瀑布地区的塞姆拉之间,沿尼罗河两岸埃及人建有一系列堡垒,形成保卫埃及的三道防线,又是南侵努比亚的兵站基地。

第一道防线就是埃烈芳提那附近的第一瀑布地区;第二道防线在第一和第二瀑布之间,即从库班一直延伸到努比亚边境的帖尔;第三道防线在瓦地一哈利发和塞姆拉之间的第二瀑布地区,这道防线最重要也最强大。

中王国的法者们注重对南方的防御,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南方,却没想到亡国之灾来自北方。希克索斯人大举进犯并占领埃及达一百多年,埃及人也相应进行了长期的反希克索斯人的斗争。直到雅赫摩斯一世时,埃及人才最后赶走了希克索斯人,恢复了埃及人自己的统治,开创第18 王朝,建都上埃及的底比斯,埃及史进入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前1085 年)。它包括第18、19、20 三个王朝。

3. 新王国时期??军事霸国时代

(1)新王国的军事霸业

①图特摩斯三世帝国的极盛。第18 王朝正是在反抗希克索斯人的斗争中建立和发展壮大起来的。在反希克索斯人的过程中,已经锻炼起一支强大的军队,法老政权依靠它有力地消除了地方割据,造成中央集权的一统局面。

抗击希克索斯人的胜利,又进一步加强了法老的中央集权势力。而统一的中央集权又反过来有利于法老大搞对外扩张,南征北伐,建立庞大的帝国。

雅赫摩斯一世曾经南征努比亚,北占巴勒斯坦,为埃及帝国初奠基石。但帝国的真正建立是在图特摩斯一世时期(公元前1525?前1512 年)。他不仅再次南征努比亚,而且北进于西亚腹地,前锋达幼发拉底河边,并在那儿树立一石碑,以铭记其功绩。他占据了叙利亚北部地区,和西亚的强国米坦尼接壤。图特摩斯一世称霸西亚之后的四十年中,埃及军队撤出了亚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国内建设中。但就在这段时间里,埃及在亚洲的境遇逐渐恶化。

由胡利安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国开始在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自由扩张。在叙利亚南部和巴勒斯坦地区,卡捷什王国乘埃及女王哈特谢普苏特谢世之际,占有加利利和北约旦河谷的大片领土。卡捷什国王在美吉多城征集民团,传召各地王公,准备联合起来对抗埃及。据那帕达石碑记载,在美吉多战役中约定共同反对埃及人的,以卡捷什为首的叙利亚、巴勒斯坦联军首领多至330名王公。这种情形对埃及在亚洲的利益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国势正在蒸蒸日上的埃及绝不会容忍别国侵占已属它的领土,一场战争迫在眉睫。

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04?前1450 年在位),第18 王朝第5 位法老,幼年时曾和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共同统治过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图特摩斯三世训练了一支由自己直接控制的军队,以25 人为一分队,共25000 人以上。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