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富有型投资者
这类投资者不是碰上什么就投资什么,而是只对自己了解的东西投资,且对项目的地理位置有偏好。投资决策主要依靠自己的判断和调查。对投资回报的期望值较 高,要求达到50%。而要达到这么高的投资回报率,一般只能投向企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这类投资者往往都希望投资者集体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并在一定程度上 参与公司的管理。投资者集体往往要组建一个外部控制的董事会。这个董事会由若干经验丰富的商人组成,它可以帮助公司走向成功。 这类投资者往往既是投资者,也做过创业者。他们深知创业的艰辛,因而对创业者都很有同情心。
二是价值增值型投资者
这类投资者经验比较丰富,其中不少人是退休的投资银行家和风险投资家。他们选项目不是注重行业,而是注重机会。他们认为,机会比行业更重要。
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较强的项目鉴别能力,因此,投资不是专业化,而是多元化。在投资过程中,他们愿意帮助公司成长并为此而感到快乐。正如一位投资 者所说,“最有意思的活动还是帮助年轻公司成长,这是我这辈子以来一直做的工作。”因此,他们都十分积极地参与公司的管理。他们拥有强大的联合投资者网 络,可以联合起来进行杠杆投资。他们对单个项目的投资额一般在5万―25万美元之间,且要求所投的项目离家不远。
他们与被投资的公司之间,既进行权益性的投资,也进行债务式的融资。这类投资者一般都希望在适当的时候退出,而退出的渠道是公司收购和公开上市。这类投资 者还喜欢做跟随型投资者,即他们希望在自己投资之前,该公司已有一位主要投资者,这位主要投资者对公司很了解,能对公司提供许多帮助,且已投入100万美 元以上。有了这样的投资者在前,自己再搭便车,则投资就比较安全。
三是个人投资者联合体
所谓联合体,并非是一种正规的投资组织,而是一种短期的、松散型的投资合作。合作期一般为3―6年。在投资中也是有合有分,有些项目是各自独立进行。一般投资规模在5万―50万美元之间。遇到大的投资项目,他们就邀请一大群投资者加入。
这类投资者较多的关注早期阶段的投资。为了尽快变现,经过一定时期的孵化,即使没有孵化出象样的企业,只是孵化出了一条象样的生产线,通过出让这条生产钱,能收回可观的现金,投资也是成功的。
四是合伙人投资者
这类投资者在投资中喜欢合作和团队精神。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些联合投资者关系,或试图建立起关系网络。在这种网络体系中,单个人以隐蔽的身份充当买者。 在他们的投资团队中,往往有领头的投资者,由这种领头的投资者搜寻投资机会,向联合投资者建议投资机会。投资规模一般在25万―100万之间。投资者希望 在被投资的企业中担任董事长的职位。
五是家族型投资者
这类投资者的特点是,家族成员的资金被集中起来,由一位大家信任的、对投资比较内行的家族成员掌握并统一进行投资决策。这一类投资者的投资规模变化幅度较 大,投资较多时可以达到100万美元,较小的投资额只有10万美元。由于家族成员中有值得信赖的投资高手,一般都寻找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风险投资,通过项 目的成长,能获得较高的回报率。
六是管理型投资者
所谓管理型投资者,也就是出钱买管理岗位。即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谋求一个职位。
由于就业的竞争,美国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不到60岁就被解雇,很多人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甚至感到很凄凉,这其中也不乏是以前的管理者。这些人或者是公司 裁员的受害者,或者是已经出售了自己的公司。现在,他们想重新找回昔日的尊严,于是便通过投资,以获取一份管理方面的工作。
管理型投资者的年龄一般在50岁左右,以前或是公司管理者、或是公司业主、或是经验丰富的执行官。他们“下岗”后,通过投资购买一次“最后的工作机会”。 这些人的投资规模一般在10万―20万美元之间,且分阶段投资。投资并获得管理岗位后,很少追求对公司的控制权。为了使管理岗位能够长久,他们更关心与创 业者拥有共同的见解。
七是未达标准的私人投资者
这类投资者资金实力小,投资经验少。他们的投资规模一般在一、两万美元之间。因自己心中无底,希望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于是,少量投资投向了众多项 目,即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这种投资者很象中国股市的小股民。他们一般倾向于短期投资,投资期限在3―5年。要争取这样的投资,不仅要投资者本人同意,还要说服他们的配偶。
八是社会责任型投资者
这类投资者非常强调投资者的社会责任。他们认为,投资的目的就是培育公司。既然如此,就应手把手地帮助某公司,并和它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这类投资者所 投资的对象,主要偏重于那些致力于解决主要社会问题的风险企业,如环保、能源,等等。这类投资者往往继承了一大笔财富,因而赚钱不是第一位的。但在支持那 些有较好社会效益的项目的同时,也希望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遇到较大的项目,自身力量不够,也会寻找与一些富有者进行联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