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又热 宏观将紧

自2003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波动一直是政府出台宏观调控措施的前兆。最近几个月,中国房地产行业似乎又重现巨大活力,这预示着一个新周期即将开始。我预言,新一轮宏观紧缩即将启动
在展开细节讨论之前,我必须要告诉读者,并不是我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了什么新的看法,而是对于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我认为有必要做一些动态改变。
如同过去一样,我并不认为中国的宏观经济需要多么严厉的紧缩,同时经济增长势头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总体上说,中国的信贷情况还是非常良好的,数据显示国内需求正处于稳定增长之中,银行的过剩流动性也一直被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上。2007年以来CPI数据不断上升,也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波动这样的短期因素在作祟,因此央行才做出了连续加息的反应。随着CPI逐渐回落,央行的反应也会相应削弱。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非常健康,我在之前的文章《房市会步A股后尘吗》(2007年第37期“观察家”)中就谈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远远谈不上泡沫。即使是现在泡沫化迹象已经非常严重的A股市场,我也依然认为没有必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干预。
读者可能就会有些奇怪了,既然这样,为什么现在我会认为有必要进行宏观调控呢?
因为在过去几个月里,当大家都在谈出口创造的流动性,谈A股市场泡沫化的时候,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好了,明确一下主题,我说的是中国建筑行业的运行周期。
宏观调控的先导指标
瑞银房地产综合指数包括了新建房屋、在建房屋和销售中房屋的数量,能够反映正在开发或者正在拍卖的土地面积。我一直希望这个指数能够比较客观地考察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如果这样还不能很好地反映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我还试图通过中国国内钢铁的消费量(包括生产、进口和库存)来进行考察。
将两个指数加以综合,我们会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
从2001年到2006年里,中国建筑开发一直处于剧烈波动之中。事实上,
过去几年里中国宏观经济一直保持了非常稳定的增长,房地产可能是惟一存在剧烈波
动的行业。而且,自2003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波动一直是政策干预的前兆。
从2001年到2003年的经济周期里,中国房地产行业增长非常迅猛,年均
增长率达到了30%,钢铁消费量表现出了同样的增长速度,而它们所推动的房地产
企业信贷的增长,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直接促成了2004年的宏观调控,
由此,地产的黄金周期暂时告一段落。
此后的两年内,房地产行业的增长速度只有个位数。房地产行业的疲软,反过来
也对中国的金融环境产生了影响,造成了2005年中国宽松的信贷环境。也正是因
为这样,中国央行才能有足够的流动性,让它在那段时间里,能够从容不迫地对几家
大型国有银行完成注资。 2005年底,中国房地产行业又重现高潮,新建房屋数
量有了非常明显的增长,同时国内钢铁消费也再次展现出了25%以上的强势增长能
力。
但是和上一次一样,在国内房地产热才刚刚展露锋芒的时候,央行和其他政府部
门的政策调控又一次如期而至。在2006年里,政府针对房地产行业发布了一系列
调控措施。在调控之后,一切又都重新归于平静。
但就在最近几个月,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房地产行业似乎又重现巨大的活力,
近期瑞银房地产综合指数的环比增速达到了24%,而且还处于继续上升之中。
再来看同期其他几个指标,在建土地面积增加达到了30%,钢铁消费增长超过
了20%。这一切都向我们昭示着,一个新的周期即将开始了。所以,我预言,新的
一轮政策紧缩即将启动。
滞后几个月才会紧缩
但是,政策干预还不会来得非常快。回忆一下历史,在2001年到2003年
的热潮中,房地产市场火热了三年,才迎来政策干预的到来;而在2005年到20
06年的周期中,政策也是在房地产市场热火朝天了一年之后,才采取行动。
同样,此次政策调控也要滞后几个月才会做出反应。也就是说,房地产行业直到
2007年底还可以保持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也可能会坚持到2008年上半年。
目前还看不出房地产信贷出现超常增长的现象。在2001年到2003年的房
地产黄金市场中,房地产企业的信贷增长直逼30%。和那个惊人的数字相比,现在
的房地产信贷增长可以说是非常平静,而且从其他金融指标来看,也看不出明显升温
的迹象。
无论是2001年到2003年的黄金时期,还是2005年到2006年的短
周期,房地产行业的突然崛起,都是受到了信贷和其他金融部门的支持,才表现出了
如此强的爆发力。但是此次,房地产信贷数据不但没有快速增长,反而趋于减弱。
通过信贷手段
在房地产行业还没有得到金融部门支持的情况下,政府要抑制房地产行业的升温,
就更为容易,因此,政策调控没有必要立即做出反应。
有一个问题,政府会以何种形式做出反应呢?
我想,还是像前两个房地产行业的周期一样,政府会对房地产建筑做出更为直接,
而不是间接的调控。也就是说,政府会加大房地产企业的信贷难度,同时出台其他政
策,而很少会通过提高利率,或者减少流动性来进行干预,这和2007年控制食物
价格上涨有很大不同。
所以,中国境外的投资者们,在最近的一两个季度里,随时要注意中国可能发生
的宏观调控和紧缩,但是也请记住,中国还是处在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
-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