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sitename--] - 网站首页―中恒远策―工业品渠道调研专家 | topo100.com
繁体中文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喜人之余 茶产业困扰多多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这是中国茶叶在世界上地位的真实写照。2006年全国茶园面积为2175万亩,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大关;2007年是中国茶叶行业继续蓬勃发展的一年,全年产量超过110万吨,全国各地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依然高涨,我国茶产业发展喜人。
  1989年以来,我国茶叶产量呈逐年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从1989年的53.5万吨上升至2006年的102.8万吨,并在2007年超过110万吨的产出水平。从产量增长速度来看,2003年以来,我国茶叶产量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04年产量的增长速度达到8.7%,2005年达到12%,为历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见图1)
      图1  1989~2006年我国茶叶产量变动轨迹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年鉴,中恒远策收集整理
  尽管我国茶叶产量大、出口大、品种多,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日俱增,但我们必须认清当前现状: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但不是茶叶强国!目前,我国茶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有名茶无名牌是国内茶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目前,茶叶品种全国共有1000多个,且有众多名茶,但知道茶叶品牌的消费者甚少,而且消费者买茶已经习惯按茶品种购买。在当今品牌充斥的世界里,人们没有茶品牌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行业的欠缺----品牌化程度低。
  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增强、过节送礼对品牌重视程度的增加,如今的消费者在不断由看重茶叶质量向注重茶叶品牌、包装方向的转变,对名牌茶的质量、历史、美感也越来越挑剔。因而,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尽快形成中国茶业的名茶、名乡、名牌完整的品牌系列成为迫不及待的事情。
  其次是茶产业总产值和附加值低。目前我国茶产业蓬勃发展,但茶生产主体以茶农为主,传统的生产方式、加工方式是我国茶叶生产的基本特点。传统生产方式的沿袭限制了茶业生产、销售的范围和规模,因而走以精深加工为核心技术的产业化道路是未来茶产业的发展方向。
  最后表现为茶行业标准低。目前,我国关于茶叶的农残和污染物检测项目只有十几项,即使算上农业部禁止使用的39种农药,我国现行有关茶叶的农残及污染物的限量项目也就是50多种,而日本从2006年5月29日起实施《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有限量的农药残留项目从原来的81项增加到276项。同时,欧盟、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提高茶叶农药残留的控制标准,增加对进口茶叶中非茶类杂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黄曲霉素和微生物等项目的检验。国际标准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出口。因而,我国茶产业的行业标准亟需与国际接轨。
  (撰稿人:姚芳,本文属原创稿件,由北京中恒远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供EC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验证码: 智囊风云榜 匿名发表(无需注册)
如果还没加入中国智囊风云榜,欢迎加入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年鉴光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网版权所有 京ICP证 1200254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