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sitename--] - 网站首页―中恒远策―工业品渠道调研专家 | topo100.com
繁体中文 | 关于我们 | About Us

只有公立学校普遍私有化,穷人才会拥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时间:2007-12-24 11:25:23  推荐指数 关注度: 报告业务: 010-65667912

只有公立学校普遍私有化,穷人才会拥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教育的出路

学校的高收费与乱收费现象是我们这个社会久治不愈的顽症,虽有百姓的指诟和媒体的抨击,但对于改变这种现象几乎是无能为力。“教育是穷人翻身的惟一指望”,人们担心长此以往,穷人的子弟将因为高昂的学费而失去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继而最终在现代社会中失去改善自己命运的机会。于是,各类媒体大声疾呼政府应增加投入,有识之士出谋划策如何减少收费,连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也在信誓旦旦地表示:教育部历来反对教育产业化!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的一席话:“我国高等教育不能办成谁有钱谁就能上大学的局面,这不是共产党国家的教育,”更是赢得一片喝彩!
然而,这些官员也好,精英与媒体也罢,应该说是精神固然可嘉,方法却未必对路,是属于看到了病情乱开药方的一类。这些动议看上去言之凿凿,特别适合大众的味口,因而笔者十分担心它会影响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如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这些所谓的建议与方略来推行教育改革,其结果有可能不仅不能帮助穷人,反而会害了更多的穷人!政府固然应该增加投入,但是中国地方政府有几个是不缺钱的?有限的投入能否满足全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就算有钱,那也应该是更多地向基础教育倾斜(笔者认为应该包括学前教育);就算是投向高等教育,谁又能保证这些钱是用在了穷学子的身上,而没有变成高校的豪华装修与校长们的职务消费呢!难道这几年国家投向高校和高校向家长们收的钱还少吗?各类学校固然应该规范收费,可是在好学校一花独放的情境下,在教育资源僧多粥少的局面中,任何强制规定都显得毫无意义,因为微观经济学早就告诉了我们,过多需求下的有限资源,要么是被金钱所左右,要么是被权力所支配,人们表面上少花了钱,就必定要付出其他方面的代价。义务教育喊了多少年,学校不许乱收费的规章颁布了多少条,可是农民的孩子在农村上不起学,农民工的孩子在城里上不了学,下岗工人的子女交不起学费的事至今已经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闻!官员们的信誓旦旦,除了有作秀的嫌疑以外,更多的是缺乏对教育产业化的理性思考,即我们不能对某种教育改革一棍子打死,而是要仔细研究失败的原因,从而找到更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任何顺应民众情绪的煽情表态,固然能够博得民众的一时的快慰,但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相配套,最终结果就是纸上谈兵,对于穷人的实际窘况并无任何帮助。至于张保庆的一席话,当然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可惜经不起推敲。按照张的逻辑,我们还可以说出很多类似的话题:“我国生产的粮食不能让没有钱的人没饭吃,我国积累的财富不能让穷人没有支配权,我国生产的汽车不能只给富人坐,我们是共产党的国家更不应该有穷人!”这样的设想当然好,问题是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以中国目前的实际这些还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
其实,中国的教育之所以问题迭出,根源还在于教育资源的紧缺。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教育,也无论是在大中城市还是县城农村,好学校好班级好老师总是供不应求,供不应求的东西必定水涨船高。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例,看上去是有《义务教育法》作保障,然而实际的操作却是远不如人意,不公平的现象比比皆是。同样是义务教育,农村的教育要靠农民来集资,农民工的孩子在城里上学要交赞助费,普通居民的孩子就无法选择合意的学校,而一个地区的要害部门的官员是决不会受此限制的,他不仅可以随意地选择学校,不需要任何赞助费用,而且可能连正常的学费也不用交。有几个学校敢收所在区域物价局长孩子的学费?资源的紧缺使《义务教育法》的义务教育成为一纸空文。再说高等教育,一流的大学不仅是紧缺,简直就是稀有,象北大清华全国的学子们都趋之若骛,这就导致这些学校有足够的资格来挑选优秀的学生和收取高额的学费。你若不愿来,后面排队的人还多着呢!国家固然可以让物价部门来核定这些学校的收费标准,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学校总有办法让学子或者他们的家长心甘情愿或者无可奈何地掏腰包,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了这个店,你别无选择!因为优质的教育资源稀缺,所以到好学校受教育的费用就要涨价;因为不让他涨价,所以好的学校就变着法子乱收费;因为有人可以管他的乱收费,所以他就只向百姓乱收费而不敢得罪管他的官员,权贵子弟还是可以凭借一纸批条进入好学校的。从这个意义上,普通百姓对学校的乱收费更有切肤之痛!
面对稀缺的资源,经济学早就告诉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条是放开价格。好的学校教学水平高,培养成才的概率更大,从好学校毕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他自然要靠高价格来抑制高需求。钻石铂金很名贵,但没有听说过供不应求的状况,道理很简单,它的价格高到使供求平衡。有的人自然愈加担心,这些学校没有了物价部门的干预,收费岂不更贵?不要急,经济学还有第二招,那就是放开市场。面对一个有高额利润的市场,只要破除了垄断,降低进入门槛,自然会有新进者以更低的价格来竞争。现在的所谓教育产业化之所以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对,其原因是只放开了价格(虽然表面上有物价部门的监控),却没有放开市场,那些垄断了几十年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和还在享受着国家源源不断财政拨款的公办高校和高中,在没有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横冲直撞胡乱收费,百姓们当然心里不服。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可以作为反证,那就是很少有人对民办高校或幼儿园的高收费啧有烦言,原因很简单,这些学校是经费自收自支,学生来去自愿,他们已经生存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
要想真正建立一个全面开放的教育市场,首要任务就是公办学校私有化,因为没有公办学校的私有化,就不可能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教育市场。试想,一个县市只有一所重点高中,一个省内只有几座大学,这样的学校不仅位处最好的路段拥有最好的教师,而且还有充足的国家拨款,还可以优先选拔优秀的学生,那么私立学校如何与其竞争,你又如何能指望他们降低收费标准?有人一定会有疑问,义务教育还办不办?义务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对穷人的家庭来说至少是子女翻身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全社会机会均等的重要条件。但义务教育要办,并不等于中小学校要靠国家来承办。国外普遍推行的教育券制度就是一个好方法,即国家把义务教育的费用直接补助给每个适龄学子,由他们或他们的家长到教育市场上去选学校,学校再凭学生交过来的教育券与财政结算,这样既保证了穷人实实在在拿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补贴,又不会破坏教育市场的公平性。有人还会有疑问,如果按照这样方案做下去,有钱的人就上好学校没钱的人就上差的学校,这就像一场赛跑起点不同,岂不有违公平?其实,起点不公平的问题在任何体制下都是无法解决的。有的人天生丽质,有的人却丑陋无比,有的人生在城市,有的人长在乡野,有的人出身豪门,有的人出身贫寒,有的人父母博学多才,有的人双亲目不识丁,起点不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固有现象。这些观点肯定会遭到反诘:这些都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不公,我们无法避免,但我们推出的制度应该尽量保证起点公平。问题是在好东西不够分的前提下,我们能找到这样制度吗?就拿现在一项貌似公平的政策来看,其实也是在人为地制造不公平。比如,许多地方中小学生的就学是按孩子们户口所在地来分配的,这项政策公平吗?一个地方的中小学总有好坏优劣之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是人之常情。那些本来就颇具天资的孩子因为没有选择权而在一所并不合适的学校里耽误时光这公平吗?那些愿意为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心甘情愿多掏腰包的家长们因为没有选择权而急得手足无措这公平吗?穷人的孩子不能上好的学校是不公平,那么富人的子弟有钱也要上差的学校就公平吗?其实,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庭早已做出了理性抉择,他们要么找领导,要么多付钱,也就是说要想获得紧缺的资源,要么求助于权力,要么依赖于钞票,这项制度本身也为那些人们心中的好学校创造了乱收费的条件。全社会集思广益是不是就能制订出一项可以让城里人与乡下人、富家子弟与贫困学生都享受同样教育资源的政策?其实,在真正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政府要关注的是机会均等。穷人们对不同的经济条件的家庭上不同的学校并不是十分地感冒,倒是对不同的省市有不同的高考录取线、或者说权贵子弟考得很差也能进好学校这种有违机会均等的做法却有着强烈的愤慨!
公办学校的全面私有化是一个很敏感的提法,它必定会遭到许多人先入为主的批判,因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大部分人对私字还是保持着相当的警惕。他们固执地认为,学校私有就意味着学校可以不分黑白不择手段地赚取昧心钱。教育是千秋大业,把千秋大业托付给私有的学校无论如何是不能放心的!这种根深蒂固的看法却实在是没有多少可以站得住脚的理由,因为允许私人办学,并不必然会导致办学人极端自私贪婪无比。且不说世界各国私立学校繁荣昌盛大行其道,也不说中国自古私学年代久远源远流长,就以我们中国现在的市场看,凡是市场放开私营企业参与竞争的行业,老百姓都能以公平的价格买到需要的商品与服务,无论是针头线脑的小件还是国计民生的物资。粮食重要吗?放开之前人们普遍担心粮价会上涨,并且担心会因为缺粮而天下大乱,结果是我们的粮食不仅非常充足品种繁多而且价格便宜。彩电以前是专营商品,一台21寸的彩电在八十年代要价2000余元还买不到,如今在人们收入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它的价格反而是一跌再跌。相反,越是垄断程度高的行业,我们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就越少,我们付出的代价也越高,比如说石油、通讯、就医、上学,甚至是替孩子购买教科书,这些都是让我们多掏钞票感到特别窝心堵心的地方。也就是说,学校越是私有化,竞争就会越激烈,就越能促进学校不断地提高办学水平和不断地降低收费价格,整个社会尤其是穷苦大众就更能普受其惠。
大部分人由于习惯性思维,对于公立学校私有化反能帮助穷人总是大惑不解,必定心中还有许多的疑问。比如说,有的人担心私人办学蜂拥而来良莠不分,会不会鱼龙混杂误人子弟?有的私人学校教室光线不行,没有操场,没有微机,这不是坑了孩子吗?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目前的教育行政部门总是对这些私人学校严加整肃,并呼吁家长们不要把孩子送到此类学校。可是,我们应该想一想,这些农民工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吗?之所以这样做也实在是无奈的选择,或者说也是约束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因为,送回乡下无人照看,送到城里的学校交不起赞助费,放到条件差一点的学校总比在家玩耍而耽误了孩子一生要好吧!在公立学校普遍私有化的情况下,即便是那些极端穷困的家庭,他们孩子的就学境况至少也会比现在有所改善。比如说,义务教育段的孩子上不起学,他们手上至少还持有一张由财政拨付的教育券,而不是父母没钱他们也就一无所有;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可能还会得到更多的免费关照,因为无论是初高中还是大学的办学者从学校的利益出发,必定会萌发品牌意识,长远利益会驱动他们千方百计去寻找和留住优秀的生源。也许有人会说对于家庭特别贫困而又学习资质平平的孩子,公立学校可以实行学费减免,私立学校恐怕就不会这样做。持这种看法的人,实际上是没有仔细考究公立学校的资金来源。公立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段的学校,严格来说是属于非盈利单位,它本身并无收入来源,对穷困学生的免费其实并不是公立学校对学生的免费,而是政府对穷困学生的免费。既然政府可以在学校公立的体制下对极端穷困的学生减免学费,那么在学校私立的体制下又何尝不可以对他们继续拨付助学专款呢?
其实,公立学校的普遍私有化,它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能够给穷人子弟带来降低学费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整个中国教育方向的变革。中国的教育目前有哪些让我们心急火燎的问题?粗粗地总结,大致有这样几点:一是义务教育不义务,穷人的孩子上不起学或上不了学(要城市户口等);二是素质教育只停留在口号上,孩子们悬梁刺股,家长们忧心忡忡,但没有人可以改变现状;三是考试起点不公平,贫困省份的孩子本来受教育的条件就比发达省份的孩子差,可是高考的分数却要比他们高得多;四是高校收费越来越高,名目越来越多,许多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都有力不从心之感;五是教师为人师表不够,份内工资照拿,上课却不用心,课余补课创收特别卖力;六是卖文凭屡禁不止,真的假文凭和假的真文凭泛滥成灾,有违公平竞争原则;七是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的本科段和研究生教育,都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和对专长学生重视不够的现象(比如想读国画的研究生,必须英语过关等),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挥和潜能的培养;八是教师缺乏学术自由与独立思想,进而也使培养的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
假定中国能够实现公立学校的普遍私有化,上述大部分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不能够彻底解决的至少也可以减轻严重的程度。第一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前文已有叙述,笔者对剩余的问题逐一解剖。
各地的中小学为什么都埋头于应试教育,着力提高高考或中考的升学率?这并不是中学的老师不知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是由于高考的指挥棒在起作用。因为,大学尤其是一流的大学,他们在录取学生时并不考究学生的素质而只看学生的分数,那么中学就只能顺应大势随波逐流。大学为什么又只看分数而不注重学生的素质和专长呢?或者说高考的指挥棒又为什么能够指挥得动这些标榜思想独立学术自由的大学呢?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些大学是公办的,它们的校长以及各级领导都是拿公家薪水的。假如有一天这些大学都变成了私立的,校长或者教授们都不是拿财政的拨款,甚至毕业文凭也不要教育行政部门盖章(毕业证需教育行政部门盖章其实是多此一举,试问,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如何来或者是否有空来逐一甄别学生的质量),那么高考的指挥棒还会有那么灵吗?至少会有一部分知名学校可以凭自己的实力和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单独招生。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学校必将纷纷仿效,高考一统江山的铁幕终将瓦解,素质教育或者说更加适合学生个体的教育方式将会得到全面的推广。
考试录取分数线的不一致,实际上早就为百姓所不满,有的学生甚至以自己平等的教育权受到侵犯而将教育部推上被告席,可是这项荒唐的政策至今仍在执行。纵使有媒体不断呼吁,人们不仅没有看到丝毫缓解的迹象,反倒是迎来了教育部更加严厉制裁异地借考考生的政策,真让社会大失所望!我们不去推测这个政策之所以能长期维持的官方背景,我们只是想问,假如大学都普遍私有化,这样的政策还能畅通无阻吗?我们不会相信属于私立的北大清华,他们愿意放弃内地考到六百多分的尖子生,而去偏爱北京城里只考四五百分的一般学生,除非办学的老板愿意在自己的手上毁掉百年品牌。但是,现阶段的北大清华是无法抗拒这项政策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它是公立的!校长也好,教授也罢,他们受雇于政府,造成他们既无力量也没有动力和利益去与政府抗衡,甚至有可能是维持这种政策还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好处。
教师之所以上课不用功补课更努力,其根源也还在学校所有权上。公立学校按规定是不许乱收费的,那么仅靠正常的财政拨款,肯定是不能给优秀的教师以较高待遇;即便是学校有一些靠乱收费而得来的收入,学校的领导也不见得愿意冒着被审计和查处的风险而将它发给优秀教师,也许留作自己的职位消费可能更保险更实惠。老师们又舍不得离开呆了多年的单位,因为这里虽然工资较低,但福利待遇很好,并且退休有保障,只好利用补课来创收或者多推荐一些课外资料来牟利。最要紧的是,老师们这样做虽然会有碍学校的名声,可是并不损害学校领导的直接利益,领导们也就懒得监督与处分。对这种只有收益很少风险的事情,老师们何乐而不为呢?有体制上的原因,这种为人教师不做好表率的现象才会在神州大地蔓延开来。老师们的课外创收,实际上是优秀教师对公立学校不尊重人力资本的理性反抗!
有人还担心,私立学校必定以赚钱为目的,那么教学质量是无法得到保证的,滥发文凭将不可避免!因为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公立学校都不能免俗,私立学校岂不更会见利忘义?社会或者说政府的确是赋予了公立学校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办学宗旨,但却无法使公立学校的人不牟取私利,那些干一届就走的领导,为了自己任内的利益,滥发文凭就是赚取大钱的捷径。虽有教育行政部门的三令五申,但是学校同样可以用利益和理由将直管官员的监督变成形式而已。相反,如果学校是私立的,“有恒产者必有恒心”,为了长久的利益,老板们绝不敢降低教学质量和滥发文凭而毁掉自己的品牌与声誉,根本就不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所谓监督与审查。就像一般的生产经营企业一样,如果专事假冒伪劣与短斤少两的营生,最终必将被消费者所抛弃。不是私立学校的老板比公立学校的校长道德更高尚,实在是自身的利益会制约他们不敢忘乎所以!
只要公立学校普遍私有化,学生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和对有个性与专长的学生没有因材施教的问题都会逐步得到解决。现在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看起来是一件很轰轰烈烈的事情,像因不满现行的研究生招生制度教授愤而辞职或罢招的事件,都会因为学校的私有化而变得平淡无奇。以后学校招研究生,学校或者教授便会有完全的处置权,学生或者他们的家长也有自己的选择权,到时就象市场的交易一样,是否愿意学是否愿意教由教学双方去自行判断,只要双方满意,别人又多管什么闲事呢?更用不着其他什么单位或部门来制订什么全国统一标准。至于学术自由与独立思想的问题,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的宽松度会好得多是不言而喻的,并不需要笔者来多费口舌。
公立学校私有化好处多多,它不仅能够让穷困子弟得到更多的教育机会,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更能够解决中国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使中国教育摆脱困境走向光明!但是,我断定这项改革必将阻力重重命途多舛,除了人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陈旧观念以外,更重大的障碍可能是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极力反对,因为这项改革举措将会极大地降低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和削弱他们已经行使多年对各级学校呼风唤雨发号施令的权力。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用户评论
验证码: 智囊风云榜 匿名发表(无需注册)
如果还没加入中国智囊风云榜,欢迎加入
    ※ 评论注意事项: 您的评论将在管理员审核后才会显示。 不是智囊风云榜会员或未登陆发表评论,评论人名字显示为匿名。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年鉴光盘
推荐信息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 中国智囊网版权所有 京ICP证 12002540号-7